新加坡可以考虑从拥车证制度转向实行“按里程付费”(Pay-As-You-Drive)的政策,达到调节道路拥堵的目标。
在昨天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所举办的一场市区交通课题座谈会上,专门研究交通政策的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巴特博士(Paul Barter)就提出按照车辆行驶里程征税的替代政策。根据他的建议,政府不妨考虑让车主缴付5万公里里程的车税,并在每当里程快用尽时,规定车主必须再次缴付车税,以延长使用里程。
他在题为“新加坡市区交通:用新方式来解决旧困境”的演讲中说:“目前,缴付拥车证和附加注册费的政策给你发出的信息是:不要买车。不过,如果你付得起拥车证和附加注册费,政策反而给你发出错误信息:你已经付了那么多,就当做是一个十年的自助餐,不要把车留在家里,应该每天物尽其用。”
他也说:“目前拥车证成价和附加注册费都很高,但道路依然拥堵,再调高价格并不实际,按里程征税会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政策。”
公共交通有待改善
巴特认为,要减少公众对汽车依赖,公共交通必须是一个好的替代选择,但我国在这方面有待改善。他说,地铁服务目前还算满意,但其它交通工具水准有待提高。
除了巴特,研究运输经济学的国大经济系副教授甄定兴、南洋理工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戈彼纳·梅农(Gopinath Menon)和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(UITP)的区域经理穆兰(Adrien Moulin)也分别发表演讲。演讲者指出,我国土地有限,却又面临道路日益拥堵的局面,因此交通政策有待调整,以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梅农指出,私家汽车在交通系统中是一个低效的交通工具,不过却是乘客最倾向使用的工具。在拥车需求持续攀升同时,一个城市不能以扩建公路设施来解决拥堵情况。
他提议,新加坡在有限的空间内,采用隧道、高架、交通灯、交通疏导等不同方式来解决马路拥堵的情况。
梅农说:“道路建设还是需要有的,不过在所占可用土地面积方面应维持一定的比例。这凸显交通管理的重要,它能确保道路能更好地被利用,从而加以控制交通拥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