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留学网讯:有关教育课题全国对话会,与会者:不同背景学生应有更多机会交流。教育部在工艺教育西区学院举行第二阶段第三场对话会,120名与会者分成12个小组,分别就如何减轻考试压力及教育如何促进社会流动性展开讨论,之后在大组内呈现小组的讨论成果。现今教育制度按学生能力分班,有公众关注不同背景的学生缺乏交流,希望他们能有更多共同学习的机会。教育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认为,大部分的孩子本性乐于助人,教育体制要做的是在这方面持续给予他们鼓励,“这是值得深思及进一步讨论的课题”。教育部前晚举行全国对话会第二阶段第三场教育相关的对话会,吸引了120人参加,人数是三场中最多,当中有四分之一是家长。除了沈颖,人力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次长贺华吉也出席了对话会。
在长达三小时的对话会中,公众围绕过度重视考试和成绩所造成的压力,以及如何通过教育促进社会流动和包容性两大课题进行讨论。一些与会者提议小学课程应采纳“自助餐”式框架,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学术以外的各种领域,从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才能。除了课程内容,他们也认为测试方式也应更多元化,期待一个更宽容的小六会考。育有四名年龄介于2岁至14岁儿子的陈玛丽(42岁,家庭主妇)在会上举例指出,会考对学生要求过于严苛。“有道英文题要求学生组词成句,但学生却因少了一个逗号或句号而全题被扣分。至于华文呢,理解问答的篇章内容开头是‘武吉巴督’、‘巴西立’。试问我们走在路上,在哪儿可以看到这些字眼?我希望考试能善待我们的孩子,真正测试他们所学,不要吹毛求疵。”跟很多与会者一样,陈玛丽也对学生过早被分流分班,以致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学生缺乏交流表示关注。有人建议在班级内进行分流来取代现有的制度,还有人大胆建议在全岛“复制”更多的莱佛士书院和华侨中学等“名校”,让不同家庭背景和经济能力的学生有机会就读,减轻体制内的“精英”成分。
沈颖:教育部认真探讨让 “学校环境多元化”。沈颖在作总结时说,她留意到不少参与者提到学校环境应较多元化,让学生除了学术发展,也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的孩子一起学习和合作。她觉得这确实是我们社会重要的一环,也是教育部在认真探讨、深思的问题。沈颖说:“就教育的对话会而言,一些主旋律已逐渐浮现,参与者都期待更为全面的教育,让学生能快乐地学习,成为真正的终身学习者。”针对一些与会者提出教师是良好教育制度的关键,呼吁教育部改善教师评估方式,帮助他们重新寻回对教育的热忱,贺华吉强调,对教师的评估并不仅仅看他们学生的学业成绩,还包括教师在教学以外的多方面表现。此外,各校教师的分配也是依据教师不同的能力和兴趣而定。继前晚的对话会后,接下来的教育相关对话会将以较小的规模进行,讨论课题将更集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