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龙会会员陈沛聪今年26岁,在新加坡居住已近20年。从小在此受教育与成长的他,目前已是新加坡公民,不过因为来自香港,他与香港新移民社群仍保持密切联系,通过九龙会这个社团结交到很多相同背景的新加坡人。
如今,很多像他这样的年轻香港移民,也一样通过九龙会主办的活动,与来自香港的社群维系着紧密联系,而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踢足球。
陈沛聪在九龙会中就非常活跃地参与足球队活动。他说:“我们有一个足球队,成员大概有60多人。我们每个周末会踢三场球,有时也会邀约外面的足球队一起踢。”
陈沛聪的父母当年刚来到新加坡时就加入九龙会,他也从小跟随着参与九龙会的各种活动。除了足球之外,九龙会有各类跨年龄跨兴趣的活动,让大家能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。
他说:“除了踢球之外,我们也有一些慈善活动,或是每月进行两三次聚会,我们也一起去野餐,基本上活动的种类很多,什么都有。”
陈沛聪说,有些活动虽然是由年轻人主办,或主要是年轻人参与,但他们社团的大部分活动主要还是家庭活动,大家不分年纪,一家大小都可以参加。
协助扩大社交圈
陈沛聪在1994年随双亲移民到新加坡,当时他才7岁。现在他从事销售工作,在新加坡生活了这么多年,融入可说是毫无困难,不过,他刚到这里时候,认识到朋友,主要还是通过九龙会介绍。他说:“我在这里成长,融入本地社会肯定没有问题,但是我们刚来的那几年,社交圈子较小,九龙会当时就扮演着重要角色,帮我们认识更多人,有助于我们的融入。”
九龙会的足球活动,不仅限于自己的会员参加,也邀约其他足球队进行友谊赛。他们的一些活动也开放给非会员参加,带领会员走入本地社群。
问他如果有香港朋友想来新加坡工作时,会不会先介绍他们通过九龙会了解更多情况,陈沛聪说:“我很小就离开香港,在香港也没有朋友。我所认识的本地香港人,几乎都是通过九龙会认识的,而不是原本在香港的朋友。”
会员以家庭为单位
九龙会成立于1990年,是本地成立较早的新移民社团之一,会员多是移民本地或在本地工作的香港人。这些年来它会员人数逐渐增多,目前有1500个家庭会员。
九龙会会长陈文平说,1500个家庭会员包括终身会员与续会会员,不过具体会员人数则较难统计,因为会员制不是以个人计算,而是以家庭为单位。比方他自己本身是会员,那么妻子与孩子也都是会员,一个会员家庭就有几个人。
这种家庭会员制,促使家庭中第二代成员的“移二代”更自然更容易地参与了九龙会的活动。
陈文平今年49岁,儿子21岁。他的儿子算是第二代香港新移民,因为家庭的关系,所以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。
陈文平说:“九龙会中很多第二代会员都已经是新加坡公民,不过他们依然很活跃。”他也说,年轻会员喜欢一起踢球,那的确是联系大家感情的重要活动。
建立沟通的桥梁
九龙会就通过各类活动,在会员与本地社群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,增进彼此的了解,帮助会员在此融入、扎根,安居乐业。
它有不同性质的兴趣小组,包括体育组、妇女组、儿童组、康乐组、慈善与社区服务组、文化教育组等,满足不同背景与兴趣的会员的需求。他们在慈善活动方面也不遗余力,这是他们的另一个跨年龄层的重要活动。
他们每年都自己举办或参与本地的大型活动,包括妆艺大游行、爱心义走、总统府开放日慈善义卖、圣淘沙海滩中秋慈善筹款晚会,也经常到医院探访,定期为末期癌症病人提供膳食与陪伴服务等。
今年4月底,九龙会就在拉布拉多公园举行了慈善步行,为“体障人士协会”(SPD)筹集善款。
今年初,九龙会还赢得“2012年度杰出会馆奖”。该奖项是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颁发,表扬去年在会务方面有特出表现,以及在弘扬华族文化及促进社会、国家和谐方面做出积极贡献的会馆。
成立多年,九龙会还继续扮演着协助香港新移民的角色。陈文平说:“他们刚从香港来到这里,人生路不熟的,什么都不清楚,就找我们帮忙。至于我们能提供什么服务,就取决于他们的需要,如帮忙申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