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留学网了解到:一组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算法,推测下个骨痛热症黑区将会在哪里冒出,从中协助公众了解他们应如何防范,也帮助当局加强在那里的公共教育。
这相信是我国让公众使用的骨痛热症预测性监控(predictive surveillance)系统。
系统是南大设计出的“Mo-Buzz”抗骨痛热症社交媒体平台的主要功能之一。
公众有望年底前使用
南大昨天召开记者会介绍Mo-Buzz。研究人员表示,目前正同相关的政府机构洽谈,如果一切谈妥,公众有望在年底前开始使用这个平台。
小组在2010年底开始设计这个平台,工程耗资15万元,由媒体发展管理局拨款资助。
小组联合首席研究员胡绍文教授说:“我们要通过社交媒体这广泛的平台,通过最即时的信息更新来为用户预测骨痛热症疫情。这样,用户就能知道他的风险有多高,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。”
平台也备有让用户举报可能滋生伊蚊的地点的功能,用户可把照片发送给有关当局。
另外,平台的公共教育功能将为用户带来各种预防骨痛热症的资讯。
同时,每当用户住家可能将列入骨痛热症黑区时,系统也能发出警告,让用户提高警惕。
Mo-Buzz的预测性监控功是通过气候、风向、气温、已发病例、用户所举报的可能案例等因素作计算,再显示接下来一至六周内,某个地区附近的骨痛热症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。
须官方机构提供数据
设计预测算法的组员之一桑托斯博士(Santosh Vijaykumar)说,Mo-Buzz的公众举报功能能加强它的预测性监控功能,“数据点越多,推算就越准确。”
胡绍文坦言,小组还没为预测系统进行测试,原因是系统还缺乏最关键的数据,也就是病例发病的时间与地点,这些是能让算法趋向准确的数据。他因此认为系统必须要有官方机构的参与,才能获得相关数据。
他也认为,为避免预测系统所推算出来的情景造成恐慌,有必要让官方机构掌控系统。这样,当局可以在必要时,公布一些信息,有效对抗骨痛热症。
本报去年12月报道,国家环境局正在进行骨痛热症时间预测系统(temporal forecast model)的研发,不过当时系统尚未启用。
发言人当时指出,系统将对当前与过去的骨痛热症病例,以及气候变化因素进行统计分析,预测接下来四至12个星期的骨痛热症情况。
虽然Mo-Buzz还没在我国推出,不过研究团队已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邀请,三个星期后前往斯里兰卡测试系统六个月,协助当地人民对抗骨痛热症,过后再回国调整这个系统。